《礼记·玉藻》中载:“古之君子必佩玉……君子无故玉不去身。”想来,古代可佩之物必不稀少,为何君子独爱玉?答案还在于物见人志,“君子于玉比德焉”。古人从美玉的特质出发,将其人格化,引申出人的许多美德。《诗经·秦风·小戎》说:“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”于我看来,美玉之德,特别突出的是“温润如泽,仁也”(孔子语)、“鲜而不垢,洁也”(管子语)以及由“通透澄澈”引申出的“智”。所谓“仁、洁、智”,历来为先贤所珍重,亦当是而今从政为官所应推崇之德。
“仁”,体现在官德上,应是正德厚生、亲民为民。孔子讲“仁”,其核心就是“爱人”,仁政即“爱人”之政。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、“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”等政治理念,同样包含着“仁”的内涵。领导干部行“仁”德,当以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之心殚精竭虑为人民服务,绝不能以权谋私,中饱私囊。孔子又讲,“克己复礼为仁”。这对官德修养而言,仍然有着强烈的当代意义。领导干部应当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心怀敬畏,珍之爱之而善用之,绝不能挟权自重,自我膨胀,淡漠党性,背离法治,擅权专断,以致祸害一方,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,损害党和政府的事业与形象。领导干部应当自省自律,克己奉公,应当“讲党性,重品行,作表率”,更应当坚守理想信念,增强宗旨意识,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,切实做到“为民、务实、清廉”。
“洁”,体现在官德上,应是光明磊落,清正廉洁。籽玉产于山岩、河床之中,之所以能成为美玉,一靠内质纯正,二须剖去表层杂质,精心雕琢。在利益与价值取向多元、诱惑与侵蚀不断的时代,在反腐力度有增无减的当前,领导干部绝不能放松自我约束,绝不能心存侥幸。务必坚守党性,珍爱纯洁,知法守法,纯净追求事业与生活。务必擦亮明心慧眼,辨明是非正邪,亲善远恶,避免近墨而黑、出入声色犬马之地,以致知法犯法。务必管好自己的亲属,避免公权“家”用,后院火起。务必处理好官商关系,绝不能官商勾结,须知“俱荣”之后往往就是“俱损”,“官商交往要有道,相敬如宾,而不要勾肩搭背、不分彼此,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。”要多到群众之中去,干干净净办实事、办好事。务必警钟长鸣,防微杜渐,不折不扣地落实八项规定,坚决杜绝“四风”问题,在时代的大潮中始终坚守本色,要做弄潮儿,莫为浪底沙。
“智”,体现在官德上,应是深入地理解和牢固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地位观和利益观,通达透彻以走仕途,心底澄明而待众生。洞悉事业、人生的意义与进程,正确对待是非、得失与进退。在其位,谋其职,忧其所应忧,乐其所应乐。当进之时当仁不让,勤政务实,敢于担当;当止之时处以公心,支持同志,珍重自我。既明白无处不可以为,又知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。正确处理权力与法律、公器与私情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,做到恪守法治,公私分明,民主集中,精诚合作。最终,达到勤政为民而内心喜悦,自然为之而合乎法度,身心物我和谐共生的为官境界。
君子如玉。《礼记·学记》讲:“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”《大学》更讲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立身处世,为官为民,要善始善终,领导干部应当提高官德修养。